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太感谢社区了,梅雨季来了,我们再也不担心屋顶积水了!”望着崭新的楼道墙面和新刷的防水层,河苑家园22栋居民陈建宝在这个黄梅季很安心。谁也没想到,这桩困扰了社区、物业、居民20多年的楼道漏水**,经过多轮协商,在社区占地面积只有5平方米的“共享空间”里谈好了。
一个老小区要解决楼道漏水问题,并配备物业做好后续维护,这件事到底有多难?
“一人一个诉求,**所有人的需求,难!”去年刚来河苑社区任职的社区**委**方雷现在想起这事,还是不得皱起了眉头。据他介绍,辖区内的河苑花园是个老小区,尽管有湖港物业负责日常管理,但由于外墙漏水的22栋住户常年集体不缴物业费,物业**也干脆将22栋漏水问题置之不理,不管此处。
20年来,22栋漏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双方矛盾也闹得越来越大,两边代表曾多次对薄公堂,可漏水问题依然没有在实质上有任何解决,一到黄梅季节,4楼到9楼的住户就得自己做好防水工程。
“物业**不愿管,但社区不能没人管。”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刚来的方雷想深入了解矛盾,无奈原来的小区**支部不给力,“直接进小区调研,大家又认不得我、我也说不上话、敲不开门。电话请来居民代表和物管人员来社区服务中心交流,居民又和和物业立场不同,互不信任,业主的需求更是五花八门,面对**,大家又支支吾吾,讲不出一二三。”
百姓需要一个表达诉求的渠道,业主和物业之间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如今各方都不满意,怎么办?

转机来自于去年10月。为给大家一个“说事解事”的平台,方雷决定在社区人流较为密集,位于小区主干道的两组公共邮箱旁试点,在这里增设桌椅板凳,遮阳挡板,划分出一个占地5平方米的社区议事厅“共享空间”,邀请居民一起“参政议事”,主要解决小区内的各种矛盾,为社群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共享空间”刚成立,解决河苑花园20年的漏水问题便作为了首要任务。联合小区内网格员和物业经理,方雷挨家挨户上门沟通,整理诉求。去年11月,小区内多方主体终于坐上了谈判桌。
“大家畅所欲言,这次请大家来讨论商议,就是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是专门负责我们片区**和消防条线上的同志,他们会帮我们出主意,大家有问题都可以提。”在协商开场,方雷一边拿本子**记录问题,一边上参会的居民物业代表介绍。
“大家请放心,我们物业不会不作为,只要你们积极配合,各退一步,我们物业一定处理好漏水问题。”物业经理也在现场向大伙保证。
几张凳子,一张长桌,占地只有5平方米的“共享空间”不在办公室,而在闹市区。协商中,业主们放下了拘束,七嘴八舌,大胆地议论。邀请来的职能部门在边上旁听,帮助大伙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几轮协商下来,物业和居民们达成了解决方案,双方代表共同在调解书上签了字。

5平方米的土地一上来解决了20年没搞定的问题,“共享空间”在河苑社区一炮而红,成为了社区居民约定俗成的“解事厅”,有啥矛盾**,当事双方坐在一起,协商解决。
不仅如此,如今,成立近一年的“共享空间”还激发了社区群众的意识,“这些办理完结的实事增强了群众的**感、幸福感,在共享空间讨论完后,不少人开始主动参与公共事务活动。”方雷说到。在战疫情期间,不少社区志愿者便是“共享空间”的常客。
就在上周,方雷又喊来了电力**和河苑社区5户**居民,通过在“共享空间”的协商,成功让**住户顺利用上民用电,告别液化气。(李垚)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