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与做的用法区别 做和作的区别口诀

作,读作zuò、zuō。引申指制造、起始、兴起、发作、作为、写作等。 中文名:作 拼音:zuò;zuō 部首:亻 组词:作业、写作 意思解释:作,多音字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也做假装,装出的意思。如:作...

作,读作zuò、zuō。引申指制造、起始、兴起、发作、作为、写作等。

中文名:作

拼音:zuò;zuō

部首:亻

组词:作业、写作

意思解释:作,多音字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也做假装,装出的意思。如:作面子(装点面子);作乔(装假,装模做样);作筏子(做样子);作张作致(装模作样);作轨(作为规范);作喜(变作笑脸,露出喜色)

造句:放学后,小明在家写家庭作业。

做,汉语一级字(常用字),读作zuò。常用为动词,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其本义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中文名:做

拼音:zuò

部首:亻

组词:做工、做事

意思解释:

(1)、进行工作或活动:做活。做事。做工。做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2)、写文:做诗。做文章。

(3)、制造:做衣服。

(4)、当,为:做人。做媒。做伴。做主。做客。看做。

(5)、装,扮:做作。做功。做派。

(6)、举行,举办:做寿。做礼拜。

(7)、用为:芦苇可以做造纸原料。

(8)、结成(关系):做亲。做朋友。

作与做的区别:意思不同、侧重点不同、写法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做:进行工作或活动:做活、做事、做工。做手脚(暗中进行安排)。

2、作:起,兴起,现在起:振作、枪声大作、从事、做工:工作、作息。

二、侧重点不同

1、做:“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2、作:“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

三、写法不同

做和作的区别口诀

坐和座的区别口诀:凡是动词,都用“坐”,指臀部着物之动作及其引申。“座”是用于名词及发展出以名词作量词的时候常用。

“座”,还可指器物下面的衬垫之物,又可指方向地点,如“座北朝南”;它的一大用途是以名词做量词用,如:“一座塔”、“两座楼”等。

“坐”本意是指臀部着物之动物,由此解之坐姿态引申出不思其他、不劳不做的意思,还引申出驻和乘搭之意,比如“坐镇”。

坐的反义词

1、站

拼音:zhàn。

意思:站立、车站。

造句:老师让小明站在门口。

2、立

拼音:lì。

意思:站;使竖立;竖起来;建树;设立;制定;订立;生存;存在;即刻;马上;立断;指确定继承地位;姓。

造句:就让小明立在那里不要动。

640c3c8ba4058.jpg

举例子作比较有什么区别

区别:

1、说明方法不同。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太平洋所占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其它三个大洋的总和,比最小的北冰洋大十四倍。

大礼堂顶上藏着比北京新扩建的长安街路面还要宽的十二榀钢屋架。

将太平洋的面积和其它三大洋面积相比,与北冰洋面积相比,这是同类比较。将十二榀钢屋架与长安街的路面宽度相比,这是异类比较。

2、描写侧重点不同。

一般来说,作比较与打比方在表述方式上有所不同,作用各异。作比较常常通过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将两事物进行比较,在比较中鉴别,把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显示出来。

而打比方则是通过描写的方式将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形象的感受,从而了解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象“虹”。这两种方法都要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但构成方式和作用不同。

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别事物;打比方构成的基础是相似点,通过相似来联系两事物。

扩展资料:

举例子的使用要求:

一、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问题内容一致,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起不到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二、所举例子要尽量典型、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以增强说明的效果。

三、所举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更应如此,让人感觉到有可信度,更能说明事物的特征,语言表述恰到好处。

做与作的区别举例说明

做和作的区别

做和作。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区分

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文”和“白”,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做和作的区别

简单说来,“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做”和“作”都含有“制造”这一意思,但又不能混用,区别有三点:

一、“做”侧重于具体对象或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性较强。如“做工”、 “做衣服”、 “做作业”等。“做”连接的都是能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到的具体事物;而“作”多用于抽象对象或不产生实物的活动,动作性较弱; 如:作孽、作弊、作曲、作别等。

二、从感 *** 彩上看, “做”所连接的多数都是中性事物。如做客、做梦,都无所谓好坏;“作”所连接的事物多数是贬义的,如作恶、作弊、作假等。

三、“做”是一个“全动词”,就是说它能独立地作为一个动词,在运用中体现完整的动作意思;而“作”是“半动词”,它往往跟别的动同连起来使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动作意思,如:叫作、制作、作战等。

做和作有啥区别?

“作”和“做”这两个常用的词,由于不仅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词义相差甚微,所以在报刊上常被用混淆或混用。因此有必要辨析。

“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的意思,如作罢、作别、作价、作保、作陪、作依据、作为献礼、过期作废、认贼作父。“作”还常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如作案、作恶、作乐、作祟、作了报告、作出规定、特作如下通知。“作”还表示写作和作品的意思,如作曲、作词、成功之作。“作”也表示振作、起始和装作、发作的意思,如一鼓作气、日出而作、装模作样、作呕。“作古”表示去世,“作为”表示所作所为或成绩,也都用“作”。

“做”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法、做买卖、做好准备、做出成绩、多做贡献、做到公正办案。“做”还表示制作和制造的意思,如做衣服、做家具、做文章、做作文。“做”也表示当、充当的意思,如做媒、做官、做老师。“做”还表示举行、举办和用做、结成某种关系的意思,如做寿、做礼拜、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做伴、做亲、做朋友。

“作”和“做”都有表示充当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所以有些词可以通用,如作客和做客、作对和做对、作声和做声、作人和做人,可以通用。但不是表示这方面意思的词都可通用,例如,作对和做对头、作态和做出一种姿态、作曲和做文章、做教师和作为教师,还有文章“作法”和处理事情的“做法”,其中的“作”和“做”都应该区别使用,因为表达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

在汉字中,“作”字出现很早,“做”字出现较晚,开始凡写“做”的地方都可写“作”,现在已有分工,不能混用。

习惯上,制作或活动涉及的对象是具体的,一般用“做”;抽象一点的或书面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作”;成语里一般用“作”。

做和作有啥区别?

“作”和“做”这两个常用的词,由于不仅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词义相差甚微,所以在报刊上常被用混淆或混用。

因此有必要辨析。 “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的意思,如作罢、作别、作价、作保、作陪、作依据、作为献礼、过期作废、认贼作父。

“作”还常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如作案、作恶、作乐、作祟、作了报告、作出规定、特作如下通知。“作”还表示写作和作品的意思,如作曲、作词、成功之作。

“作”也表示振作、起始和装作、发作的意思,如一鼓作气、日出而作、装模作样、作呕。“作古”表示去世,“作为”表示所作所为或成绩,也都用“作”。

“做”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法、做买卖、做好准备、做出成绩、多做贡献、做到公正办案。“做”还表示制作和制造的意思,如做衣服、做家具、做文章、做作文。

“做”也表示当、充当的意思,如做媒、做官、做老师。“做”还表示举行、举办和用做、结成某种关系的意思,如做寿、做礼拜、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做伴、做亲、做朋友。

“作”和“做”都有表示充当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所以有些词可以通用,如作客和做客、作对和做对、作声和做声、作人和做人,可以通用。但不是表示这方面意思的词都可通用,例如,作对和做对头、作态和做出一种姿态、作曲和做文章、做教师和作为教师,还有文章“作法”和处理事情的“做法”,其中的“作”和“做”都应该区别使用,因为表达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

在汉字中,“作”字出现很早,“做”字出现较晚,开始凡写“做”的地方都可写“作”,现在已有分工,不能混用。 习惯上,制作或活动涉及的对象是具体的,一般用“做”;抽象一点的或书面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作”;成语里一般用“作”。

【“做”和“作”的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1.兴起,振起.如:兴风作浪,一鼓作气.2.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3.创作.如:写作,作画,作诗.4.进行,举行.如:作战,作简报.5.为,当.如:认贼作父.6.假装.如:装腔作势,装模作样.7.进行某事.同「做」.如:作媒,作证,作事.8.成为.同「做」.如:作人,作官.9.制造.同「做」.如:为他人「作」嫁衣裳.另外,在当「名词」时,也有以下两种意义与解释:1.事业.如:工作.2.诗文书画与艺术品称为作.如:杰作,佳作,名作.同样依据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解释,「做」只当「动词」用,其意义与解释则有以下五种:1.成为.如:做人,做官.2.进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实验,做事.3.举办.做生日,做满月,做周年.4.制造.如:做衣服,做鞋子.5.假装.如: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作」与「做」读ㄗㄨㄛˋ音时,常见混用,但综观这两个字的各种意义,其实仍见区别.因此,《国语辞典》明言:这两个字相混仅余1.进行某事,2.成为,3.制造等三义上.如:「做事」与「作事」,「做工」与「作工」,「做人」与「作人」.而今依习惯定字,「做事,做人」取「做」,注明通「作」;「工作,制作,作文,创作,作战,作为,当作」等取「作」.。

做与作的区别是?

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

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虽然心下有一个疑惑,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如果遇到具体、抽象分不清的时候怎么办。最近使用北京语言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第3册),才发现混淆的情况超出我的想象: 在老队长家里做客(148页) 老队长的老伴田大娘和女儿小华,正在家里作饭,听说有客人来了,连忙从屋里走出来。

(149页) 按说,“做客”比“作饭”抽象,“作饭”比“做客”具体,可是,课文的写法刚好是颠倒的。还有的时候书里的写法好像是随机的: 我要是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请大夫、买药,作这作那让我吃。

(107页) 丁大娘说:“要是我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做这做那让我吃。”(122页) 布朗太太看到一个个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称赞地说:“作得多好啊!……”(151页) 一会儿请大家尝一尝我们做的中国饺子。

(167页) 有的人吃过,说外边是面做的皮儿,里边是肉和菜做的馅儿,很好吃;(167页) 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做”和“作”到底有没有分别呢? 二 我们考察了钱钟书的《七缀集》,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李荣的《文字问题》。三本书的作者都是名家。

钱先生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于世;吕先生细腻缜密,清通如水,为人钦敬;李先生殚精竭思,求人求己都很严,有人喜欢,有人害怕。考察的结果是,三位先生也都不能完全区分这两个字。

钱先生偏于使用“作”字。这从一打开《七缀集》就映入眼帘的“修订本前言”就可以知道: 此书出版以来,我作了些修订。

我感谢魏同贤同志,给它机会面世。辛广伟同志辛勤帮助这本书的出版,我向他致谢。

附带一提,《集》中三篇文章已被法国学者郁白先生选入我的《诗学五论》,作了精审的移译,我在译本《后序》里,也表达了“内销”转为“出口”的惊喜了。 书里也一般使用“作”字: 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计。

(1页)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3页) ……托尔斯太是天生的狐狸,却一心要作刺猬。(26页) 一位画家作了这样的插图:(46页) 这种种都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作了阐明或赞赏。

(93页) 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作笑柄,……(103页) 一个明末的孤臣烈士和一个清初的文学侍从尝试地作了相同的心理解答。(127页) 但也能看到用“做”的例子,虽然极少: ……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81页) 假如她有腔无调地“讴歌”起来,那显然是在做戏,……(86页) 那个平常的称谓在这里有一个现代不常用的意义:不指“德国巨商”,而指和德国做进出口生意的英国商人。

(91页) 而且居然也可以找到同样条件下“作”“做”混用的例子: ……一个人作诗和说理不妨自相矛盾,“诗词中有理外之理”。(71页) 和尚做诗,当然信手拈来本店祖传的货色。

(74页) 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昆体”的影响,……(21页) 只有一个地方,钱先生连用了3次“做”: 假如有人做个试验,……这个试验当然没人做过,也许是无需做的。(105页) 仿佛钱先生也认为“试验”是具体的,应该用“做”。

吕叔湘先生与钱先生正相反,偏于使用“做”字。我们引书的前面几节里的一些句子以见一斑。

(吕先生的书每小节前有节号,我们用节号标示出处,也便持不同版本的人查验。): 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

(前言) 本文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检讨,…(1节) 当然,最好是用字母做代号,……(3节) 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做语法分析的依据:……(4节) 也可以拿‘语素’做最小单位,……(9节) 请注意后面的3例,多数人都习惯用“作”,而吕先生用“做”。特别是“动词+作(做)”的形式,吕先生写“做”:“叫做(2节)”“分做(38节)”“算做(41节)”“当做(47节)”“看做(72节)”“译做(注9)”等。

可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发现了两个字混用的现象,例如: 有时候一个介词带上一个名词可以做谓语,如:(120页) 同一节就有: 有些介词可以带上宾语作谓语,因而才有…… 介词带名词和介词带宾语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一次用“作”,一次用“做”。其他如: 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做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

(44节) 形容词作谓语跟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不另作一类。(62节) 另一方面又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75节) 如果有人把一番分析上曾经利用过或者可能利用的各种图解和符号搜集起来,做一个比较研究,那倒是很有意思的。(79页) 钱先生和吕先生各有所好,也似乎各有所执,但都不能避免在同样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字。

李荣先生同钱钟书先生一样,也偏于使用“作”字。这里举3个例子: 在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学文字学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

(1页) 正文连题目,“庄”字见三十九次,都作姓用。(20页) 异体字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只就功用宽窄等略作说明。

(21页) 这本书是讲文字学的。

做和作的区别是?

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 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 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做”多用于具有口头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前者如: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息、作业、作俑、作战、操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而很少用“做”。

例如:胡作非为、弄虚作假、为非作歹、为虎作伥、无恶不作、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威作福等。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圈套、做人家、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等。

(二)从语义特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派、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等。

后者如:做饭、做手势、做游戏、做针线等。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后面是双音节动词时, 多用“作”;后面是双音节名词时, 多用 “做”。

前者如:作报告、作比较、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介绍、作解释、作了解、作努力、作思考、作说明、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等。 其中的“作”,现在也往往写成“做”,但过去的惯例是写为“作”。

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文章、做物业、做学问、做业务等。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 。

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等。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情况大致如下: 1.只用“作”或一般用“作” (1)“起(起身、兴起、振作、出现、发作)”之义,例如:日出而作、风浪大作、一鼓作气,以及作怪、作呕、隐隐作痛等,均只用“作”,而不用“做”。 (2)“写作、创作” 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

例如: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均用“作”。但是,“作诗”写为“做诗”,“作文(写文章)”写为“做文”,也无不可。

“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均用“作”,但如果后面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也常用“做”。例如:做文章、做小说、做一张画、做一篇序、做一支曲子等。

“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处女作、代表作等。

(3)“当做、作为”之义,多用“作”。例如: 成语“过期作废”“认贼作父”“作死马医”(俗语为“死马当活马医”),以及“以理论作指南” 等, 均用“作”。

这与“作”很早就有“当做、作为”之义有关。例如,《尚书·舜典》中就有“朴作教刑(用木条抽打作为学校的刑罚)”之语。

“作为”不论是作动词还是作名词,只用“作”而不用“做”。“作为” 不能写成“做 为”。

2.只用“做”或一般用“做” (1)“制造、制作”之义,用“做” 不用“作”。例如:做家具、做衣服等。

但俗语“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成语则是“为人作嫁” 。 (2)“当、充任、担任”之义,一般用“做”。

例如:做官、做客、做白领、做母亲、做奴隶、做职员、做商人、当牛做马等。“做客”“做贼心虚”,又分别写成“作客”“作贼心虚”,《现代汉语词典》选取的是前一种书写形式,而《新华词典》等辞书则恰恰相反,选取的是后一种书写形式。

(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均用“做”,前者如:做亲、做夫妻、做搭挡、做对头、做邻居、做朋友等。后者如:做寿、做礼拜、做满月、做弥撒、做生日、做筵席等。

3.“作”“做”有大致分工 (1)“从事某种活动”之义,或用“作”或用“做”,或通用。“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其意义和用法与“进行”相当。

例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冲刺、作补充、作贡献、作沟通、作构思、作观察、作扩展、作检讨、作交代、作交流、作思考、作提示、作修改、作研究、作要求、作引导、作摘录、作注释、作指示、作准备等。其中的“作”,现在常写成“做”,但依惯例是写成“作”。

“做”多用于事务性的活动或具体性的工作。例如:做工、做课(举行示范性或实验性的公开课)、做活儿、做题、做药(从事药物推销工作)、做账、做广告、做家务、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楼盘、做手术、做房地产,以及做保养、做交易、做实验、做营销、做运动等。

此外,泛言“行事”之义,写为“做事”。“主持并决定其事”之义,《现代汉语词典》采用的是“做主”,这种写法已普遍为人们所接纳,但写成“作主”也并非不可。

做与作的用法及区别这两个字在写作中总用不好,呵呵

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虽然心下有一个疑惑,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如果遇到具体、抽象分不清的时候怎么办.最近使用北京语言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第3册),才发现混淆的情况超出我的想象: 在老队长家里做客(148页) 老队长的老伴田大娘和女儿小华,正在家里作饭,听说有客人来了,连忙从屋里走出来.(149页) 按说,“做客”比“作饭”抽象,“作饭”比“做客”具体,可是,课文的写法刚好是颠倒的.还有的时候书里的写法好像是随机的: 我要是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请大夫、买药,作这作那让我吃.(107页) 丁大娘说:“要是我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做这做那让我吃.”(122页) 布朗太太看到一个个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称赞地说:“作得多好啊!……”(151页) 一会儿请大家尝一尝我们做的中国饺子.(167页) 有的人吃过,说外边是面做的皮儿,里边是肉和菜做的馅儿,很好吃;(167页) 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做”和“作”到底有没有分别呢? 二 我们考察了钱钟书的《七缀集》,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李荣的《文字问题》.三本书的作者都是名家. 钱先生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于世;吕先生细腻缜密,清通如水,为人钦敬;李先生殚精竭思,求人求己都很严,有人喜欢,有人害怕.考察的结果是,三位先生也都不能完全区分这两个字. 钱先生偏于使用“作”字.这从一打开《七缀集》就映入眼帘的“修订本前言”就可以知道: 此书出版以来,我作了些修订.我感谢魏同贤同志,给它机会面世.辛广伟同志辛勤帮助这本书的出版,我向他致谢.附带一提,《集》中三篇文章已被法国学者郁白先生选入我的《诗学五论》,作了精审的移译,我在译本《后序》里,也表达了“内销”转为“出口”的惊喜了. 书里也一般使用“作”字: 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计.(1页)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3页) ……托尔斯太是天生的狐狸,却一心要作刺猬.(26页) 一位画家作了这样的插图:(46页) 这种种都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作了阐明或赞赏.(93页) 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作笑柄,……(103页) 一个明末的孤臣烈士和一个清初的文学侍从尝试地作了相同的心理解答.(127页) 但也能看到用“做”的例子,虽然极少: ……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81页) 假如她有腔无调地“讴歌”起来,那显然是在做戏,……(86页) 那个平常的称谓在这里有一个现代不常用的意义:不指“德国巨商”,而指和德国做进出口生意的英国商人.(91页) 而且居然也可以找到同样条件下“作”“做”混用的例子: ……一个人作诗和说理不妨自相矛盾,“诗词中有理外之理”.(71页) 和尚做诗,当然信手拈来本店祖传的货色.(74页) 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昆体”的影响,……(21页) 只有一个地方,钱先生连用了3次“做”: 假如有人做个试验,……这个试验当然没人做过,也许是无需做的.(105页) 仿佛钱先生也认为“试验”是具体的,应该用“做”. 吕叔湘先生与钱先生正相反,偏于使用“做”字.我们引书的前面几节里的一些句子以见一斑.(吕先生的书每小节前有节号,我们用节号标示出处,也便持不同版本的人查验.): 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前言) 本文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检讨,…(1节) 当然,最好是用字母做代号,……(3节) 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做语法分析的依据:……(4节) 也可以拿‘语素’做最小单位,……(9节) 请注意后面的3例,多数人都习惯用“作”,而吕先生用“做”.特别是“动词+作(做)”的形式,吕先生写“做”:“叫做(2节)”“分做(38节)”“算做(41节)”“当做(47节)”“看做(72节)”“译做(注9)”等.可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发现了两个字混用的现象,例如: 有时候一个介词带上一个名词可以做谓语,如:(120页) 同一节就有: 有些介词可以带上宾语作谓语,因而才有…… 介词带名词和介词带宾语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一次用“作”,一次用“做”.其他如: 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做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44节) 形容词作谓语跟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不另作一类.(62节) 另一方面又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75节) 如果有人把一番分析上曾经利用过或者可能利用的各种图解和符号搜集起来,做一个比较研究,那倒是很有意思的.(79页) 钱先生和吕先生各有所好,也似乎各有所执,但都不能避免在同样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字. 李荣先生同钱钟书先生一样,也偏于使用“作”字.这里举3个例子: 在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学文字学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1页) 正文连题目,“庄”字见三十九次,都作姓用.(20页) 异体字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只就功用宽窄等略作说明.(21页) 这本书是讲文字学的,所以有很多“。

做示范还是作示范

做与作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语义内容、语法特征。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详细的区别如下:

1.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这种情况与“作”。

距离成语一般用“作”。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做的组词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2.“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作准(作数)、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3.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

其中的“作”,现在也用“做”,但依过去惯例一般用“作”。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物业、做项目、做学问、做业务。

扩展资料:

“作”和“做”可以通用的两种情况:

1.“用做”之义,“作”、“做”一般通用。《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6版)将“做”字条的义项⑥释为“当做”,并举例:“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

”用的是“做”。而《辞海》“满江红”词条:“植物名……全草可作鱼类和家畜的饲料……”用的是“作”。做抵押、做纪念等,也可用“作”。但“副词作状语”之类,依惯例,用“作”而不用“做”。

2.“成、为”之义,“作”、“做”通用。其用法是附在其他动词之后构成动补结构,后面带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行为或动作的结果。这种用法出于北方白话,因此用“做”字有更强的理据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做(汉语词语)

  • 发表于 2023-06-26 21:53
  • 阅读 ( 54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23w
123w

670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