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取消手机银行(你只需要这两种方法就够了

 1月23日,中国银联发布《2018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遭遇传统网络诈骗手法的人群占比有所下降,但人均损失金额有所扩大,较去年

 

1月23日,中国银联发布《2018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 年遭遇传统网络诈骗手法的人群占比有所下降,但人均损失金额有所扩大,较去年人均增长约 200 米。

一个密码走天下、换手机不解绑银行卡……这些支付风险行为,你中招了吗?

报告中提到,今年移动支付高风险类型主要表现是:更换新手机不解绑银行卡,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1%)、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 APP 不解绑银行卡(20%)、 以及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20%)等。报告中提到的诸多支付风险行为,你是否中招?

不安全行为一:更换手机或不使用手机 APP 时,未妥善处理

生活中存在两种比较常见风险行为:一是更换新手机时,未删除旧手机留存的支付敏感信息;二是不再使用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机 APP 时,不解除银行卡绑定关系,直接删除APP。上述手机使用习惯,可能会增加个人支付账号被盗或账户信息泄漏的风险呦。在更换手机时,应删除手机中存留的支付信息,并使手机恢复出厂状态;另一方面,删除手机 APP 前应及时解绑银行卡。

不安全行为二:安装未知来源手机应用程序

主动安装手机跳出的不明文件是移动支付主要的高风险行为类型,发生实际损失的人群比例高达 95%,其主要原因是扫不明二维码后导致资金遭被盗、从不明渠道下载手机 APP 后资金遭被盗、 以及连接了不明免费 WiFi 等行为,导致个人银行卡敏感信息泄漏。扫描二维码后,如果跳转到不明网站或应用程序,应立即退出。

不安全行为三:“一个密码”走天下

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为了方便,将手机银行、支付软件等的注册账号、付款密码都设置为同一套密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漏洞来破解消费者手机绑定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建议在设置支付密码或者注册具有支付功能的账户时,不要使用特征明显的数额或者字母作密码。如账号、生日、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单一重复的数字。不同账号、不同支付软件使用不同支付密码。

不安全行为四:社交软件中传输敏感信息

随着社交软件的增多,在社交中经常会遇到转账、AA 付款等活动,部分用户觉得输入比较繁琐,有时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信息、账号密码等拍照发给他人。这样做,其实非常不安全,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如身份证号、账号密码、 手机号码等,切勿随意透露。

不安全行为五:未配置账户资金安全类保险

近年来,各类网络诈骗手法变化层出不穷。从职业来看,学生、IT 和金融行业人群的遭遇诈骗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尚未购买账户盗用相关保险的也不在少数,因此一旦受损,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情况比较常见。建议主动购买个人账户资金安全类保险以防范于未然。(央视记者:王雷 田琪永 编辑:关美璐 单宏鑫 王鹏飞 张晨 配音:宋鑫玥 实习编辑:赵普庆)

 

  • 发表于 2021-03-01 09:10
  • 阅读 ( 567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