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小编最近总是下现场调查,真是满头大汗,沈阳这几天的高温也是到达了桑拿天的天气等级,所以这两天企业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啥是桑拿天,怎么算高温作...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小编最近总是下现场调查,真是满头大汗,沈阳这几天的高温也是到达了桑拿天的天气等级,所以这两天企业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啥是桑拿天,怎么算高温作业,进出高温作业场所就算高温作业吗?

问题一个接一个,也是给小编问的有点蒙,咱们一个一个解决吧。

桑拿天是咱们老百姓对闷热天气的一种俗称,不过气象行业标准还真有对桑拿天的描述,根据气象行业标准《桑拿天天气等级》(QX/T 2019-27),桑拿天是指气温和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一种闷热型天气,一般是指日最高气温≥32℃、日平均相对湿度≥60%,且持续两天以上的天气过程。由于高温测量WBGT指数与热辐射强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都有关系,在桑拿天里测高温,WBGT轻松过25℃,也属正常。要问是否为高温作业,得先看高温作业的定义出处,毕竟涉及到高温津贴嘛。

①GBZ 2.2,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 WBGT≥25℃的作业。

②GBZ/T224,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③GBZ/T229.3,高温作业分级的起始WBGT指数为28℃。

如果说进出一个WBGT≥25℃的作业场所就要算高温作业,那小编觉得高温作业真是无处不在了。我们知道我国的高温限值制定是从国外引进的,先看看美国ACGIH怎么说。

ACGIH在未考虑衣服因素的情况下,高温限值从WBGT指数25℃起(新陈代谢率600W,也就是我国的极重体力劳动强度)。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考虑衣服的情况下,用下表,高温限值从WBGT指数27.5℃起,但是高温的行动水平从 WBGT24℃就开始了。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小编认为,GBZ2.2 的标准都是从 ACGIH 中引用的,ACGIH 认为行动水平就是接害的开始,在考虑穿衣服的情况下(不同衣服的散热条件不同,ACGIH 不叫高温,叫热应激),接触高温是从WBGT指数24℃就开始了,所以我国GBZ2.2的标准还是比较贴切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高温作业是与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有关系的(ACGIH 将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整合成代谢率,其实是一回事),所以单单说接触 WBGT 超过25℃就是高温作业不妥。WBGT 超过25℃是IV级体力劳动强度工作8小时的限值,不同体力强度的变化和接触时间,高温作业对应的WBGT指数也是变化的,小编认为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才是高温作业。WBGT超过25℃可以理解为接触高温,超过限值是高温作业,接触高温并不代表一定是高温作业。好比噪声一样,噪声无处不在,并不是因为接触了85dB以上的声音就一定是噪声作业。

如果将来修订标准时,引用 GBZ/T224 的概念,并调整为“WBGT 指数超过行动水平的作业为高温作业,并给出行动水平的曲线”,那就更完美了(没办法,现在只能凑合用 GBZ 2.2 的标准了)。至于 GBZ/T229.3 中的 28℃起的概念应该是考虑衣服了吧(基于 ACGIH 中 TABLE 2,毕竟TABLE 2是从28℃开始的)。

使用被测劳动者全天进入的所有工作场所的 WBGT 指数的平均值进行判定,超过25℃才判为高温作业,小编是认同的。ACGIH 有这样一段话: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TWA-WBGT 适用于 GBZ2.2 标准的判定,也应该适用于高温作业的判定。

值得说明的是,TWA-WBGT 在我国标准中并未说明是几小时的 TWA-WBGT。ACGIH 推荐 使用 1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 WBGT 和 2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 WBGT。1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 WBGT 是连续作业最热 1 小时内的时间加权平均 WBGT 指数,2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 WBGT 适用于高温环境快进快出的作业。

反对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 WBGT 指数的理由:1 小时暴热午前已经中暑死亡了,午后再凉快又有何用(小编英语不是很好,直译,见谅)。再举个例子,本来是高温作业,就因为在休息室休息,参与了 8 小时平均 WBGT 指数计算,反而非高温作业了,这与 GBZ2.2 的高温作业定义有出入了。所以小编认为,TWA-WBGT 的计算仅考虑 2 小时以 内的(因为 2 小时的连续热足以致命了)。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下是 ACGIH 举例,小编自己也动手算了算,确实挺有道理的,供大家分享。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电子版实在是找不到了...)

小编大概翻译一下:下表记录的是一个工人在不同地点 WBGT 接触情况。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连续最热的一小时停留的地点是3,4,5。地点3,5,6是最热的场所,然而接触时间不连续。地点4接触的高温也不能被忽略。地点3,4,5接触时间总计70min,需要计算60min的时间加 权 WBGT。因此70min总计时间内的这10min必须在TWA-WBGT计算中去除。由于 TWA-WBGT 接触时间必须连续,这10min要么在开始时去除,要么在结束时去除,不能在中间时间段去除。因为地点3比地点5更凉快些,因此这10min从地点3开始的这10min去除。假设工人进入地点1的时间是上午10:20,一天中最热的1小时接触时段是上午11:05到下午12:05。因此 TWA-WBGT 的计算为····(图中公式计算应该能看懂了吧)。注意公式的分母累加到60min,再用 WBGT指数法评价高温时均应如此(计算)。

按照 ACGIH,TWA-WBGT取值应按地点1计算(因为考虑地点2、地点3已经没有意义了,极端假设法,地点1的WBGT为40℃,停留2小时中暑死了,地点2、3再凉快有什么意义),TWA-WBGT为28℃。

我国GBZ 2.2关于TWA-WBGT的计算很不完善,计算 TWA-WBGT 只能统计所有 WBGT≥25℃对应的累加时间,非常不合理(个人推荐 1 小时 TWA-WBGT,引用 ACGIH,很科学,以后标准中能更新应用就好了~)。

小编的同事DG曾经出了一个问题来佐证我国现行的 TWA-WBGT 计算有多么的不科学,供大家吐槽。

高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你真的知道吗?)


上表说明一个问题,只要在热一点的地方工作一会,WBGT 指数就能降下来了!超标了以后就提这个建议也挺好,让劳动者多干活,挺好!(偷笑ing)


以上内容仅供业内同行吐槽讨论


  • 发表于 2021-09-26 08:20
  • 阅读 ( 269 )
  • 分类:互联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w44
w44

716 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问题